20090903

大江大海/龍應台 以失敗者下一代為榮



龍應台昨天發表新書《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新作透過個人小歷史,導讀大時代。

一九四九後的六十年,彼岸正準備熱烈歡慶「建國六十周年」,匯集中港百位大牌明星的電影「建國大業」隆重上映。在台灣,一九四九的聲音淹沒在金融海嘯與風災中。難道因為,「政府遷台六十周年」不是什麼光榮的事?

失敗聚台 形成溫柔的力量

「我以失敗者的下一代為榮!」作家龍應台坐在台北亞都飯店一樓的巴賽麗廳,眼光銳利卻溫柔。「正因為這些失敗者匯聚在台灣,慢慢發展出一種遠離戰爭、國族的價值觀,一種溫柔的力量」;她的眼睛放出光采:「這才是文明的價值!」

香港閉關四百天、再親自走訪中國大江南北、台灣大街小巷,龍應台在兩岸分裂一甲子的大歷史下,孵育出新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透過個人小歷史,導讀大時代。

大江大海 小歷史看大時代

「大江大海」的開場人物,是一位廿四歲的時髦太太應美君。一九四九年一月,她抱著嬰兒離開家鄉浙江淳安,為了跟擔任憲兵隊長的丈夫龍槐生相聚,涉江渡海來到台灣。

龍槐生和應美君來台後生下的女兒,就叫「應台」。「龍應台」這個名字,其實是將父親(龍)、母親(應)與台灣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龍應台一開始並不明白。她指著窗口外的風景說,這附近街道賴以命名的大陸地名德惠、錦州、長春、四平街,在她書裡都是屍橫遍野的戰場,她們這一代的父母曾經走過爬過的路。她卻一直要到寫完這本書,才能看透這些名字裡的血痕。
台北地名 父母爬過的血痕
一九九九年,人在德國的龍應台,看到西方處理二戰五十周年的慎重與深度,決定試著打開兩岸的「黑盒子」—一九四九。這個寫作計畫卻因為接受了北市府文化局長一職,暫時擱置。

這十年間,龍應台的父親過世,母親失憶。她驚覺很多「黑盒子」就像「失事飛機的黑盒子沉入深海」,再不寫,「許多門就永遠關上,想敲也敲不開了」。

去年起,她在香港閉關四百天,閱讀浩如江海的史料;並親自走訪父母家鄉、歷史戰場,從大陸松花江走到巴士海峽。只要遇到同代或上代人,她就會像記者一樣調查祖宗三代,「將一片片碎片拼起來!」

許多記憶的「黑盒子」,就這樣突然開啟了。科學家朱經武的父親,曾經跟龍應台的父親在廣州相遇;八歲的蕭萬長,曾親眼目睹救命恩人因二二八事件被槍決,當場向屍體下跪。許多不曾在典籍上出現的「歷史」,在「大江大海」裡波濤洶湧。

下足了歷史功課的龍應台,卻強調自己寫的是「文學作品」。「我先綁了許多歷史磚頭在身上,再一一敲碎,用文學的翅膀飛起來!」龍應台想用「文學的力量」感動讀者,尤其是不知一九四九為何物的年輕世代。

歷史輪迴 悲慘故事會重演

因此,貫穿這本書頭尾的,是龍應台十九歲的兒子「飛力普」。收到德國徵兵令的他,向母親提問:我該不該當兵?龍應台用這本書代替答案,也藉此提醒所有年輕讀者深思:「歷史會輪迴,書中所有的悲慘故事,在每一代都可能重新上演!」

1 則留言:

Confucius 提到...

評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龍應台搶救了許多耆老的歷史證言,正是這本書的大貢獻。
二五五頁,龍應台問:「國軍為什麼輸給了共軍?」大哉問!問的好。陳清山答:「沒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援。」這個答案看似單薄,卻切入核心。可惜龍應台未能就此充分發揮,辜負書中已有的材料。
徵用農村人力物力,國軍、共軍、日軍都不能免。一八八頁,龍應台將三者的徵用相提並論:「歷史本來就要看是勝方還是敗方在寫,同樣一件事情兩個截然相反的解釋。」這段文字稍欠斟酌。

節錄自:http://www.wretch.cc/blog/t006kong/2156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