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

根據法新社在去年的新聞寫到:
「中 國古人以「天狗食日」來解釋日蝕,認為敲鑼打鼓能趕走天狗,讓大地重見光明。對維京人來說,名為史克爾和哈提的一對巨狼分別追逐太陽和月亮,因此產生日月 變化,當牠們把太陽或月亮吞進去的時候,產生了日月蝕。歷史上已知最古老的日蝕紀錄回溯至中國夏朝第四個皇帝仲康主政時期。儘管世人知道當時發生數次日蝕 天象,但天文學家無法確定日蝕出現的確切時間,它可能是西元前2128年或是2134年。」

Wikipedia維基百科上說明了日蝕的原理:
「日食一定發生在朔,即農曆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時,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交角,故並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發生。」

據氣象局技士正鄭振豐表示:「21世紀會發生224次日蝕現象,其中有77次日偏蝕,72次日環食,68次日全蝕,以及7次「混合型日蝕」,也就是日蝕過程中環蝕及全蝕交替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